1950年初,在贝加尔湖畔,访苏归来的毛主席在途径此地时,突然冲发了脾气,脾气一向温厚的主席为何突然发难? 毛主席的第一次访苏是否顺利,这期间难道发生了什么不愉快?主席的怒火跟贝加尔湖又有多少关系? 访苏开始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刚两个月,正好赶上斯大林七十大寿。 苏联作为我方盟友,也是国际上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领导人大寿我国理当祝贺,毛主席收到了斯大林的访苏邀请。 其实早在1947年,毛主席就多次向斯大林提出访苏的意向,但都遭到了斯大林的婉拒。 在毛主席向他提出访苏的计划后,他多数以主席安全为重、中国革命离不开毛主席为理由,将问题推回去。 好事多磨,毛主席并没有对他的拒绝感到介怀,当时中国国内形势还不稳定。 国共两党打得厉害,对于中国内战的最终结果,斯大林还是抱着观望态度的,再者,国际上的压力也是一个方面。 直到1949年,共产党赢得了内战的胜利,中国大局已定,人民迎来了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苏联的斯大林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向中国发来了贺报。 等6月份刘少奇同志秘密访苏时,再次向斯大林传达了毛主席想要访苏的意愿,这次斯大林不再推脱,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代表苏联热烈欢迎毛主席的到来。 访苏的事情是定下了,可也急不得,等到10月1号,新中国正式成立,中苏两国建立起了建交,此事才提上日程。 11月中旬,斯大林再次发来邀请,毛主席决定赶在斯大林70寿辰将至时动身,此行的目的除了给斯大林贺寿。 为中苏建立良好外交以外,主要是为了废除不平的旧条约,签订新的《中苏条约》,并向苏联寻求技术援助。 为了这次的访苏活动,周恩总理特意命人去为毛主席做一身黑色的正装,在衣服颜色上,毛主席还主动提了下意见,“黑色沉闷,我还是更喜欢灰色。” 主席平日里十分节俭,穿的中山装总是打着补丁也不舍得丢,但这次去苏联,主席一人代表的是国家形象。 新中国刚成立虽说经济上确实困难,但怎么着也不能让外人看扁。考虑到场合需要,周恩来总理便命人黑灰两个颜色各做了两套。 毛主席听说了以后直皱眉,却没有直接批评周总理,而是和身边的警卫员道,“怎么做那么多衣服?我哪里穿得过来!太浪费了!” 周总理就站在一旁,知这话是毛主席想和他说的,将自己的想法和主席讲了讲: “主席您在国内穿补丁衣服,咱们中国的老百姓只会心疼您,可这次去苏联是外交活动,到时候那些国际记者又是拍照又是写文章的,事关国家形象,就让人多做了几件。” 周总理一颗玲珑心,几句话平了毛主席的不满,毛主席感慨道,“我也开始浪费了,以后就不要做衣服了,这几件衣服够我穿一辈子的了。” 12月6日,毛主席携陈伯达、叶子龙、沈剑心等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列车,毛主席穿着崭新的衣服,头戴“火车帽”。 不知从何处拿来的披风,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众人面前,笑着说道,“怎么样,我这一身行头?” 因着毛主席的这一番行为,众人原本过分警戒的气氛缓和了不少,毛主席等人所乘坐的专列是我党的战利品,彼时中国的工业制造还未达到自己造列车的高度。 这辆列车是美国送给蒋介石的,车里装修华丽,功能区一应俱全,列车上还专门设立的办公室,能够在路途中办公,毛主席甚是满意。 可等到列车进入到了东北地区,北方的严寒瞬间席卷了整个车厢,在零下30多度的低温环境下,列车的暖气管被冻实,无法再继续运作。 失去了暖气管的制热,整个车厢温度逐渐降低,用了许多办法也修不好,随行人员只好将此事如实禀报给了毛主席。 车上越来越冷,毛主席套了好几件衣服,裹着厚重的军大衣,调侃道: “这么看,美国货也是不中用,连我国大东北的天气都扛不住,快些走吧,我准备好要冻成冰棍了。” 列车抵达满洲境内后,苏联方也派出了外交人员迎接,转乘苏联专列,于12月16日,到达莫斯科。 访苏事宜 到达莫斯科后,苏联方安排毛主席等人在斯大林的一处别墅下榻。 下午6时,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两位国家领导人见面必不可少要一番寒暄,之后中苏两方进行了第一次的会谈。 此次会谈从国际战争和中国的战争开始,在提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苏联方要求共产党向国民党妥协一事。 斯大林进行了自我批评,但在苏联对于此次的会议记载中,却丝毫没有提及此事。 斯大林对毛主席表达了非常热情的赞美和欣赏,但面对正式的问题时,就有些避重就轻了。 当毛主席明确提出,要废除1945年,国民党政府和苏联方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取消苏联在华的单方面利益,签订更有利于两国建交的新条约时。 斯大林将这个问题的重点推向了美英两国。 斯大林指出,当初签订该条约时,是在美英两国的认可下签订的,那么条约的修改、废除也应当征求美英的意见,以免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对苏联产生不利因素。 两国领导人各持己见,第一次会谈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成果。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因为斯大林避重就轻的态度,十分不悦,回到别墅后,提出自己睡不惯斯大林的这张软床。 叶子龙命人将软垫撤掉,另外在木板上铺了层褥子,让毛主席歇息,等收拾妥当后,叶子龙退出房门前,询问了毛主席还有哪里不舒服。 毛主席却回了句,“人家不想谈,那就都不要谈了,谈个屁,睡觉!” 叶子龙不明就里,但清楚地感觉到这句话毛主席应当不是和他说的。 直到后来从翻译员师哲那里得知了会谈过程的不顺利,才明白过来,毛主席这是在说两国新旧条约谈判一事。 斯大林大寿那天,毛主席特意安排众人都不要和苏联方面的人谈条约的事,只等着周恩来总理来了后再和他们商议。 周恩来总理作为我国的外交谈判高手,其外交能力在国际上都享誉盛名。 在后续和斯大林的交谈中,毛主席并没有表露出他的情绪。 可回到住处,工作人员总能见他一脸凝重的在思考问题,大家都不敢上前打扰,唯陈伯达一人,偏去触这个霉头。 一日,陈伯达刚看了场苏联的芭蕾舞剧回来,跑到毛主席面前大批特批这个舞蹈映射中国小脚女性,在主席访苏期间还有这种表演,实在过分。 但他却忽略了,中国代表团在苏联的任何行动,都要经过申请,他私自去看舞剧这事本就违反了规定,还自己将事情摆到了毛主席面前。 毛主席听他说完,生气道,“谁批转你私自去看表演的?身为代表团成员,无组织无纪律,外出请假了吗!” 陈伯达知道自己犯了纪律,听毛主席训斥完,悄悄退出了办公室,找到代表团的其他成员问道,“主席最近是怎么了,愁眉不展的?” “你陈伯达光想着跑出去参观苏联风光了,这几日我们和苏联政府的谈判可不顺利,主席自然忧心。” 2月14日,在两国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及数次谈判下,中苏两国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和斯大林签订协议。 要求苏联在1952年末前,将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的管理权力移交中国人民政府。 即便过程坎坷,但访苏的目的得到了圆满完成,返程途中,毛主席一扫在苏联的乌云密布,心情变得十分愉快。 谁料在经过贝加尔湖时,毛主席向陈伯达提出的一个问题,陈伯达回答之后,毛主席突然发了脾气,陈伯达的回答有何不妥?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贝加尔湖的怒火 为了表示对我国领导人的重视,在毛主席离开苏联的行程中,苏联政府号召沿途的城市,为毛主席的离开准备了盛大的欢送仪式。 列车每到一个城市,就会由当地的政府负责接待,所有的工厂、学校、建筑都向中国代表团敞开大门,苏联的人民总是十分热情的等在火车站。 这一行走走停停,虽然延缓了归期,但也见识到了苏联各地的风土人情。 几天后,列车途径贝加尔湖畔,绕着这面广阔的湖泊行驶,随行的工作人员都趴在窗口,欣赏美丽的贝加尔湖,只有毛主席一人,神色凝重的望着窗外那大片的蓝色。 贝加尔湖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泊,素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湖面辽阔,风景秀丽,湖中盛产多种珍稀鱼类。 就目前所知,贝加尔湖隶属俄罗斯板块,但在更早以前,它属于中国,在《汉书·苏武传》中,此处称之为北海。 经停贝加尔湖附近的乌兰乌德时,群众在外欢呼,毛主席却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没有要动的意思。当时其他代表团成员都负责去安抚等待的群众了。 只有陈伯达一人留在毛主席身边,毛主席情绪低落,工作人员不敢说话,陈伯达主动开口缓解气氛,“主席,这贝加尔湖当真是钟灵俊秀之景!” 毛主席听完他的话,侧过来身子,同他问道,“伯达同志,你可知这是什么地方?” 陈伯达思考了片刻,按照自己的所知如实回答,“主席,这里是乌兰乌德,是布里亚特蒙古共和国的首府。” 他这一番回答下来,毛主席听得神色凝重,拍桌道,“我会不知这里是乌兰乌德,我问的是它在历史上是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难住了陈伯达,他支支吾吾地回答不上来,毛主席长叹了一口气,指着窗外的景色道, “你要牢记,这里原叫乌金斯克,曾是我中国领土,是历史上苏武牧羊的地方。” 苏武牧羊,这个典故中的主人公“苏武”,在西汉时期,作为使者出使西域,与匈奴修好,谁料其中发生了变故,降将卫律的手下叛变未果,被抓了起来。 此人和苏武的副手原是好友,卫律将罪责连坐,借此把苏武等人也囚禁了起来。卫律劝降,但苏武宁死不屈,即便被其发落到草原上放羊,也坚决不投降匈奴。 毛主席的话说完,就命工作人员将代表团的其他人喊回了列车,并没有在这一站停留。 作为唯一一个毛主席没有下车参观的地点,等毛主席回到国内,外国媒体就报道了毛主席在贝加尔湖畔发怒,未作停留一事,引起了大家的众说纷纭。 曾经的我国领土,被纳入了他国境内,毛主席在贝加尔湖畔的怒火并非针对任何的人或事,这更是一种无奈之举。 对当时中国国力弱小的无奈,对没有力量捍卫本属于自己国家土地的无奈,乌兰乌德作为历史上的遗失,终究是一种遗憾。 但东北地区受他国统治、利益瓜分却发生在不久前,是近代历史上的一大耻辱。 苏联对长春等地铁路的霸占,是国民党的拱手相让,亦是中国国力欠缺给外人的可趁之机,和苏联签订《中苏条约》时,国家与国家的实力差距让主席深感无力。 但彼时的中国需要苏联的帮助,就必然要作出退让,直到看到贝加尔湖,由它的根源推想到近日之事,主席才将心中的愤慨发作出来。 结语 现在来看当时发生的这些事,不由感慨,毛主席将全部的心神都放到了中国的发展上。 作为一国领袖,他需要面对的压力和困难远比我们能想到的多得多,贝加尔湖的遗憾,终究也成了毛主席的一大遗憾。 如今的中国,是受国际尊重的泱泱大国,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处境颇为艰难,老一辈的革命者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为了能够摆脱落后的固有标签,毛主席等领导人做了太多的努力,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毫无保留地付出,才有了现在的中国。 充值抖音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