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资讯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撤离赫尔松,俄毛果然留下了杀招!

2022-12-28/ 孙吴资讯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俄军撤离赫尔松,在这两天成为了大新闻。对于俄方撤离原因,在《4点原因,俄熊撤离赫尔松!》一文中已经有
bigo recharge

俄军撤离赫尔松,在这两天成为了大新闻。

对于俄方撤离原因,在《4点原因,俄熊撤离赫尔松!》一文中已经有解说,综合这两天的后续消息,作者所说大体不差。

俄军撤离这事,到底是胜是败,完全看站在什么立场。

站在乌克兰的立场来看,可以说是一次大的失败,2点:

1,赫尔松不但是眺望敖德萨的跳板,也是俄连通克里米亚的陆上走廊,俄罗斯放弃这样一个战略性节点,可能说是一种失败;

2,赫尔松已经入俄,俄罗斯放弃“俄领土”,这也是一种失败。

正因如此,西方媒体一片高潮,说这是俄罗斯的重大失利,是俄乌战争开战以来“最重大逆转”,乌军反而比较谨慎低调。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来说,根据战场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军队部署而已,一众俄罗斯军事专家也给出了各种合理性解释,此不必一一赘述。

站在我们不带立场的角度来看,这是俄罗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的务实选择。

有几点情况需要了解:

1,渡河而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大忌,除非你有绝对实力压制,否则自己很容易陷入“背水一战”的绝境。毕竟,并非人人都是韩信、项羽。

2,俄罗斯在赫尔松地区并无制空权,炮火优势也弱于乌军。乌军这段时间以来每天轰炸赫尔松15次,几乎是每小时一次。注意轰炸的方式不光是地面炮火,还包括空中轰炸。

在此行形势下,乌军拥有的高精度打击系统及炮火能轻松地覆盖通往赫尔松右岸的桥梁和渡口。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何谓河流的左岸右岸。这两天看赫尔松的新闻,一会儿左岸、一会儿右岸,估计不少人都有点晕。所谓第聂伯河的左岸右岸,它指的是顺着河流流水的方向来看的,而不是我们对着地图来分的。如此区分,右岸即地图上的西岸(或北岸),左岸即地图上的东岸。

本身渡河补给就不容易,当乌军又有攻击第聂伯河的能力时,就更难。

因此,在作者看来,俄军选择撤离赫尔松,是鉴于实际战场的务实选择,是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的灵活应变。

俄军撤离的时间点也很微妙,刚好在美国中期选举结束,这很可能是俄军影响美国政治格局完成,果断进行了撤离。更多详细参看《4点原因,俄熊撤离赫尔松!》

当然,俄军撤退也给乌军准备了一盘“硬菜”,也为乌军留下了杀招。

有3条信息值得关注:

1,哪怕俄方在不断撤离,先撤平民,再撤军队,但乌军一直只是四面围城,并未进入城市。这一现象,但凡嗅觉灵敏一点的,都应该察觉到异常。

2,泽连斯基本周召开了3个小时的最高指挥官会议,一致认为俄军在赫尔松城内隐藏了大量装甲部队与炮兵,其数量甚至超过了乌军进攻部队。

3,美英情报显示,大批精锐俄军士兵换上平民服装隐藏在居民楼。

这3点就说明俄军也给乌克兰设下了一个大大陷阱,如果乌克兰冒进,其原先强大的炮火与装甲优势就会立即失效,陷入巷战的乌军立刻进入劣势。

当然,乌军并未上当。

平民已经撤离,城市的钢管水泥建筑是天然的防御堡垒,防守方具有天然优势,这相当于赫尔松又变成了另一个亚速钢铁厂,只不过这次的“硬骨头”甩给了乌方来啃。如今的情况是,即使俄主力撤离了,剩下的俄军如果坚持死守,乌军要想拿下也不容易。即使拿下了,民众都撤走了,留给乌军的也只是一座空城,没了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俄军的“杀招”只是普通操作,并非什么惊天奇谋。正如所有军队撤离时都会在撤离路上埋下地雷防止敌人追击一样,俄军这次留下“后手”只是单纯的军事常识,顺便留给乌克兰一个“硬骨头”啃啃,哪怕是一座空城也不会让它轻而易举得到。

▲俄军视频截图

红利曼撤离时,很多人将它解释成是普京的“大棋”,要对乌军进行大合围、大围歼。这次俄军撤离时,又有一堆人说这是俄军的“大棋”,是故意撤离进而诱敌深入,从而将乌军引入陷阱进行大围歼。这其实是阴谋论,没必要。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传闻说撤离赫尔松后的俄军打算沿第聂伯河东岸部署防线。这一点值得往后看,一旦乌军攻取卡霍夫卡大坝并释放洪水,第聂伯河两岸将成沼泽,俄军防线将成问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